|
採茶 |
採茶的方式,是用食指與姆指挾住葉間幼梗的中部,藉兩指的彈力再將茶葉摘斷,而採摘時間以中午十二時至下午三時前,對於不同的茶種,其採摘部位也不同,有的多採一葉叫一心二葉,有的採一個頂芽和芽旁的第一片葉子叫一心一葉,也有一心三葉。現今已有單人式、雙人式採茶機,可節省人力且又快速。另外,順帶一提的是茶菁採摘的成熟度,也會影響製成的風味與品質。 |
|
|
|
日光萎凋 |
日光萎凋便是將採摘下來之茶菁於日光下攤曬,以太陽的熱能加速茶菁的水分消散,減少細胞水分含量,致使細胞膜半透性衰退,細胞中各化學成分得以藉酵素氧化作用,產生複雜的化學及物理變化,直到看到茶青變軟後就要搬到室內來進行室內萎凋。 |
|
|
|
室內萎凋 |
室內萎凋主要目的是藉攪拌調節茶葉發酵程度,發揮茶葉的香氣與滋味。其工作大都是在半夜時進行及完成,搬到室內後,首先讓茶青放著不動,稱為「靜置」,這時葉子中間的水分就會補給到葉尖與葉緣去,因為這些部位是水分向外散發的地方,接著第一次攪拌,攪拌又稱為「浪菁」以雙手掌合執茶葉,用微力將茶菁翻動,使茶菁發生相碰摩擦引起葉緣細胞破損,空氣易於進入葉肉細胞促進發酵做用,同時藉著翻動使茶葉走水平均,接著又是「靜置」,使水繼續分佈平均,就這樣一次的攪拌,一次的靜置,最後,待臭菁為消失而發出清香時即予殺菁。 |
|
|
|
靜置發酵 |
使用浪菁機攪拌完成之後的茶葉須靜置一段時間,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步驟,稱為「靜置發酵」,其用意是茶菁和茶菁磨擦與空氣接觸而產生氧化的作用,發酵時間長短的程度,是影響茶葉的香氣與特色的重要因素,等到茶葉之香味達到頂點時,即能進行下一步驟。 一般來說,台灣的茶葉製法與發酵程度的不同,基本上可分為三類: 不發酵茶(如: 龍井、綠茶)、半發酵茶(如: 白茶類、包種茶、凍頂茶、鐵觀音茶、烏龍茶)、全發酵茶(如:普洱、紅茶)。 |
|
|
|
殺菁 |
殺菁有三種方法,一是用炒的方式,稱為「炒菁」,二是用蒸的方式,稱為「蒸菁」,三是用烘的方式,稱為「烘菁」。茶菁發酵到我們需要的程度,要以「殺菁」停止發酵,所謂殺菁,就是利用高溫、殺死葉細胞,抑制茶葉再繼續發酵,以保有茶葉的香氣與滋味,殺菁時用滾筒式圓筒炒菁機來炒菁,炒至無臭菁味,使葉質柔軟有疏鬆感,且茶香味撲鼻,便於揉稔成條與乾燥處理,炒菁時要注意炒菁機必須保持水平,以維持火力平均炒菁均勻。 |
|
|
|
揉捻 |
將炒菁後之茶葉置入揉捻機內,藉外力使茶葉捲曲成形,由於受到揉壓,因此會有部分汁液流出黏附於茶葉表面,這樣在沖泡時,便可很容易地溶解於茶湯之中,加強茶湯滋味,不同的茶其揉捻程度也不 一樣。此外,揉捻也具有整形的作用,使茶葉捲曲成為條索狀。 |
|
|
|
團揉 |
團揉是把茶菁包在布包裡,形成圓球狀,再用機械力不斷地擠壓搓揉,並不時將茶葉攤開打散散熱,團揉過後的茶葉茶身將更為緊結而形成半球形或球形茶,這樣也可減少茶葉成品的體積,便於包裝、運輸及貯存。 |
|
|
|
粗乾 |
經過數次揉捻團揉及熱力的烘焙後,茶葉外形逐漸緊結,水份也慢慢消散,此時應立即進行乾燥,這是最後的一個步驟,以高溫抑制茶葉中殘餘之酵素活性,使品質固定在理想的狀態,同時,利用焙火的火候改善茶葉的香氣、滋味,完成這個階段後,其製品稱為「粗製茶」或「毛茶」。 |
|
|
|
精製 |
精製主要目的是提昇產品價值。精緻的第一步驟稱為篩分,依成形茶葉大小分類,將茶葉大小整齊化,然後利用切斷機將太粗或太厚的茶葉切成希望大小,以便分類;第二步則是將茶梗等雜物挑除,以整形機加工處理;最後,用風吹原理,將製作過程中產生的茶屑剔除,精製過程主要在選茶、揀剔、篩分、風選、焙火,所以經驗相當重要,如此才能成為品質優良的精製茶。 |
|